全省人体器官捐献突破百例 湖州市实施首例人体器官捐献

发布时间:2013-07-22发布者: 浏览量:

    “老五啊,再也看不到你了,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你女儿的。你的愿望我们一定会满足你的,你的生命将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7月21日晚上,在浙江省和湖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47岁的安徽汉子胡孔明在该市中心医院成功实现了器官捐献,成为湖州市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首例器官捐献者,这也标志着该市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胡孔明也是浙江省第101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今年47岁的胡孔明是安徽省池州市人,来湖打工已经有3年时间。7月19日下午4时左右,正在厂里干活的胡孔明突发头疼后被送到市中心医院。医生做了CT检查后发现其颅内有自发性脑出血,经过CT血管造影检查后,拟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考虑”入院。入院后胡孔明病情进行性加重,呈现深昏迷状态,再次做CT检查后,发现其颅内又一次大出血,出现了大血肿。当晚9时左右,经脑外科专家诊断,就算进行手术,胡孔明能生还的几率也非常小,家属了解情况后,决定放弃手术治疗。

    悲痛中,胡孔明的四哥胡孔龙回想起弟弟曾经跟他聊起过的一件事。“老五在我们兄弟几个中是最苦的,独自一个人带着女儿四处打工,老家连一个安身立命的茅草棚都没有。”胡孔龙说,“四年前,他曾跟我说自己到这世上来一遭什么成绩都没有,如果哪天突然走了,能把器官捐出来,帮到别人,也不枉这一生。”胡孔龙马上跟五弟的女儿讲了这件事,未满18岁的小姑娘流着眼泪说:“我听爸爸的。”市中心医院脑外科主任王威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通知了市红十字会。

    市红十字会得到潜在捐献者的捐献意愿信息,立即组织人员赶赴市中心医院,对胡孔明的捐献意愿进行了确认,了解捐献者家属的真实捐献意愿,并协调相关专家组来评估。第二天,省人体器官捐献评估组专家就赶到湖州。经过评估,胡孔明的器官符合捐献标准。

    在市红十字会人员与家属的沟通中得知:胡孔明在家中排行老五,他忠厚老实、热心助人,从没和人红过脸,在村民及工友中有着很好的口碑。他虽然只有高中毕业,但在六兄弟中,他是文化水平最高的,思想也是最开明的,他在4前年说起的人体器官捐献的事令思想比较保守的村民们都不能理解。他对村民们说:“人死了火化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可如果器官还能发挥作用,就能让更多人看到生的希望,这是一件大善事,也算是为社会做出了一些贡献。”胡孔明当时的那番话,几位家属现在还记忆犹新。市红十字会协调员与胡孔明的家属经过了多方位的沟通,让他们详细了解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知识、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后,经家属同意,女儿替父亲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实现父亲捐献器官的崇高愿望。

    7月21日晚,胡孔明病情恶化,医护人员对其全力施救,但终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在医生宣布死亡时间之后,在胡孔明的病床前举行了短暂的告别会,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医生、家属向胡孔明集体默哀,气氛庄重。然后,在浙江省和湖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现场见证下,由省人体器官捐献获取组织专家经过近2个小时的手术,胡孔明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被顺利取出,摘除器官的手术结束后,医学专家精心恢复了他的遗容和遗貌。胡孔明的1个肝脏和和2个肾脏被立即送往受捐者所在医院,当晚就将分别移植给等待着的3名病人,他的双眼角膜也将让2名盲人重见光明。

    7月22日早上,市红十字会为胡孔明举办了一个简短的追悼仪式,专职副会长吴康丽在追悼仪式上,对胡孔明一家人展现出的勇气和大爱表示了感激,并表示胡孔明一家的善举不仅使得重症患者生命获得了新生,同时,也为湖州市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使该市人体器官捐献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我国,每150个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只有1个有手术机会;而在美国,5个人中1个有手术机会;在英国,3个人中1个有手术机会。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公民对人体器官捐献还不太支持。湖州市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已登记96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吴飞娜)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