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道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悼念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9周年

发布时间:2018-11-16发布者: 浏览量:

    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9周年纪念日。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人道工作者,1938年通过红十字运动通道来到中国,佩戴红十字徽章开展医疗服务,挽救了无数受伤军民的生命,最后把生命也留在了中国。

    更加鲜为人知的是,白求恩的祖父也叫诺尔曼·白求恩,1859年与亨利·杜南一起参与索尔弗利诺战役伤兵救护,成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传薪者。人道精神在白求恩家族的代际传承,充分见证了红十字运动跨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今天,我们纪念他,就要广泛弘扬这种精神、践行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表现在对工作的极度负责和对人民的热忱关爱中,以亨利·杜南和诺尔曼·白求恩这样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为引领,务实高效地推动中国红十字会改革创新,为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白求恩在延安:我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 宋双印

    1938年1月下旬抵达香港,1939年11月12日因伤口感染不治离开人世,白求恩在中国仅停留了不到两年时间,却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从温哥华到延安,一趟艰难旅程

    白求恩是在1938年3月31日来到延安的,同行者还有理查德·布朗医生和琼·尤恩护士,以及数十辆运送医疗队设备的大卡车。

    从加拿大温哥华到中国延安,这是一趟十分艰难的旅程。1938年1月2日,白求恩率领援华医疗队从温哥华启程,月底抵达汉口。国民党方面希望留下这支医疗队和宝贵的医疗物资,同行的美国医生帕尔森留下了,但白求恩不改初心,坚持要到延安去。

    在宋庆龄的帮助下,白求恩与当时在武汉的周恩来见面。2月22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白求恩一行在八路军护送人员陪同下乘火车北上,经郑州转车西行,途中遇日军飞机三次轰炸后,放弃火车徒步前进,又遭遇日军追击。期间,20余头骡马被炸死,数十人受伤。“我们和紧跟在后面的日军之间没有一点遮拦,这实在使人毛骨悚然。”白求恩在日记中这样记载。

    3月7日,白求恩一行甩开日本追兵,在山西潼关风陵渡过黄河,3月22日抵达西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对白求恩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说:“延安在等待你!前线在等待你!”

    在西安,另一位加拿大籍外科医生理查德·布朗加盟这支医疗队。理查德是加拿大圣公会派驻河南的传教士,富有外科手术经验,听说白求恩来了,就向医院请了三个月假,一同去延安。

    3月31日,白求恩一行抵达延安。在延安南门外,被聘为八路军卫生顾问的美国人马海德大夫和八路军卫生部长姜齐贤专程迎接。

    “你想象不出大家多么盼望你来!我们到处打电报,打听你的下落。天晓得,我们是多么需要你!”马海德紧紧握住白求恩的手,大声说。

    “我们都在从事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

    白求恩抵达延安的第二日,深夜10时许,毛泽东主席在凤凰山麓下的窑洞里亲切会见白求恩。

    会见前,白求恩专门穿上了新发的八路军灰布军装,打开随身携带的皮箱,从箱底拿出自己的党证,小心翼翼地装在衣袋里。

    一走进窑洞,毛泽东便迎了上来。白求恩尊敬地向毛泽东敬礼。“欢迎你啊,大洋彼岸的朋友!”毛泽东紧紧握住白求恩的手,笑着说,并请他坐下。

    一落座,白求恩便郑重地将自己的党证交给毛泽东。在烛光下,两人从西班牙战争谈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中国现状,毛泽东欢迎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战战争,赞扬他实践了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路线,并邀请他留下来主管八路军边区医院。

    白求恩表示,自己更愿意到抗战前线去。“我觉得最能发挥作用的方式是组织战地医疗队,在前线附近工作,照顾重伤员。”他表示,只要批准他组成手术队到前线去,在战地附近实行初步治疗,就可以使75%的伤员免于死亡,而且训练医务人员的工作也只有去前线,才更有成效、更实际。

    “那就请你立即组织战地医疗队,并祝你获得完全成功!” 毛泽东欣然答应。

    两人的会谈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会谈结束时,已经是半夜两点钟,毛泽东精神饱满地把白求恩送到门口,并请他向美国朋友们转致谢意。白求恩在当夜的日记中记录了这次会面。

    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后,白求恩立即向八路军卫生部要求尽快前往前线救治伤员。但是考虑到他毕竟已经年近半百,前线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十分危险,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但白求恩的态度十分坚决。“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什么咖啡、嫩牛肉、软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就有了!但为了理想,我都抛弃了!需要特别照顾的是伤员,而不是我。”他再三强调。

    在延安的短暂逗留,白求恩也与许多医护人员建立了良好关系。在边区医院参观指导时,白求恩得知金茂岳大夫是中国红十字会会员、齐鲁大学博士,笑着和他说:“我们都在从事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

    “在延安,我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延安接受了革命的洗礼,白求恩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1938年5月14日,经中央批准,白求恩带着17头牲口驮着的器械、药品,由姜齐贤陪同离开延安,踏上了前往晋察冀边区的路。

    6月17日,白求恩医疗队抵达位于山西五台县金刚库村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军民近千人列队欢迎,聂荣臻司令介绍了有关情况。

    “告诉我,司令员同志,我的战斗岗位在哪里?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白求恩当场表示。

    到了军区后方医院,白求恩不顾劳累,马上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第一个月就为147名伤员进行手术。有一次,他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小时。他还教会了医务人员输血技术,并且经常为受伤军民献血。

    有几次战斗非常危险,大家劝白求恩隐蔽。他却说:“伤员的生命要紧,我们的战斗岗位就是手术台,一定要坚守阵地。”

    在晋察冀边区,白求恩也想念着陕北山凹里的那座山城。他给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部、延安基金管理委员会写信,给毛泽东、朱德、马海德写工作报告,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为前线的医疗事业疾呼,并尽可能地搜集和组织资金、器材和药物。

    同时,他向世界各地的战友和亲属致函致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主张和政策,宣传中国抗战前线的激烈战事,呼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各国人民以实际行动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延安军民也没有忘记白求恩,毛泽东曾专门给聂荣臻司令员发电报,“请每月付给白求恩大夫一百元”,甚至交待让部队为白求恩代付电报费。

    白求恩感谢了毛泽东的关怀, 并在回信表示:“我谢绝每月一百元的津贴。我自己不需要钱,因为衣食等一切均已供给。”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抢救伤员感染病毒,不幸在河北唐县逝世。

    自知生命即将结束,白求恩向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份遗言:“请转告加拿大人民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并对在场医护人员说:“不要难过,我多么不愿离开你们啊!努力吧,向着伟大的道路,开辟前方的事业!”

    11月21日,中共中央从延安发出了唁电和对白求恩家属的慰问电。

    11月23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通令全军对白求恩的逝世表示哀悼。为缅怀白求恩,延安八路军总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2月1日,延安各界在中共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白求恩大会。滕代远讲述了白求恩逝世的经过和他的动人事迹;吴玉章代表党中央致悼词;王稼祥、陈云发表讲话,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学习。

    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12月21日,毛泽东又在延安杨家岭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作者系陕西省延安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他是一只“不死鸟”,毕生致力于全人类解放事业


    ■ 池子华 王帅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史料记载,他从小就有志学医,理想是像祖父诺尔曼·白求恩那样,当一名外科医生,治病救人,献身人道事业。

    1916年,白求恩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5年当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享誉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被誉为“北美洲四大名医”。

    1935年,国际生理学大会在苏联的列宁格勒召开,白求恩作为加拿大代表之一参加大会。回国后,他毅然加入加拿大共产党。从此,他便把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与世界和平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

    到中国去,到抗战一线去

    1936年,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爆发。白求恩作为志愿者前往西班牙,创建输血服务站,为前线医院提供血液,挽救了许多伤兵的生命。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宋庆龄前往香港筹建“保卫中国同盟”,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抗战情况并呼吁国际社会给予人道援助。

    听到来自亚洲的巨变,白求恩主动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服务。不久,一支由白求恩任队长,加拿大女护士琼·尤恩、美国外科医生帕森斯为队员的“加美援华医疗队”组建起来。

    1938年1月2日,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携带大量医药物资从加拿大温哥华港启程。

    历经坎坷波折,白求恩一行于1938年3月31日到达延安,4月24日被派往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6月17日抵达山西五台山,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及“保盟”支持下建立了一所模范医院,对八路军伤员进行救治。

    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他们搭建的临时手术室距离火线不到1公里,曾在日军炮火威胁下连续工作69个小时,成功为115名伤员实施手术。

    在白求恩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工作汇报中,记录了这样一组数字:4个月,步行1500余里山路,实施大小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余名。

    为适应八路军山地游击战的特点,白求恩医疗队成功发明了一种“药驼子”,用牲畜背负足够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置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药品和医疗器械,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使更多伤员能得到及时救助。

    白求恩还将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发明的输血法运用到对八路军伤员的战地救护上。血库存血不足时,他常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因此,他又被大家称为“群众血库”。

    永生长存的“不死鸟”

    1939年下半年,日军开始了冬季“扫荡”,白求恩带领医疗队奔赴摩天岭前线,在靠近火线的一座破庙里布置了手术室。

    战事十分激烈,他顾不上吃饭、睡觉,抓紧时间抢救伤员。在紧张的工作中,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尖划破,不久后开始红肿。但他顾不上休息,仍然带伤连续检查了200余名伤员。

    11月1日,白求恩又带伤为13名伤员进行手术。在为一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进行手术时,他的手套不慎被划破,细菌侵入原本受伤的左手中指,并很快扩散到肺部,继而进入血液,转为败血症。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逝世,终年49岁。

    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敬献花圈,并题写挽联,又在紧张的工作和战斗之余,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向每一个人发出向白求恩学习的号召。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军民的抗战事业,并把宝贵生命留在了这片热土。白求恩身上体现出的人道精神,跨越种族、国界、信仰,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道工作者,是全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加拿大学者罗德里克·斯图尔特在所著《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中,把这种精神比喻为神话中的“不死鸟”,永生长存,历久弥新!

    (作者分别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