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会组织,不可能取得国际红会组织的确认,更得不到交战国的认可。时论呼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红会组织。1904年3月5日,《申报》发表文章《中国宜入红十字会说》指出,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只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先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红十字会,当局应紧急创设红十字会以救难胞,并报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核准,使中国成为国际红会大家庭一员。
救援急如星火,创办红会组织同样急如星火。红十字会是群众性组织,理应由民间发起,尽管清政府对中国加入国际红会态度积极,但不能一手包办。历史的重任还是落到沈敦和等慈善家身上。他找到李提摩太,请求帮助。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英国传教士,1870年受英国浸礼会派遣来华,先后在山东、东北、山西等地传教,1890年在天津主办《时报》,1895年在北京参加康有为领导的强学会,对中国的维新运动极表赞同,1898年拟出任光绪皇帝的顾问,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未成。他是在华传教士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对沈敦和之请,李提摩太表示万苦不辞,鼎力相助。令人振奋的是,李提摩太卓有成效的活动,使尴尬的局面出现转机,朝着成功的方向迈出关键的一步。李提摩太追述这一过程时,不无感慨地说:“上海华商绅宦,深念旅居北方华民之苦,故彼此筹谋拯救之法,特请沈敦和观察前来与余商量此事。查各国在东三省教士避难于牛庄。余遵沈观察之请,电商牛庄教士可否拯救难民?旋得复电,允许前往赶救,愿效力者甚众。因此设立红十字会之议始起。红十字会之用意,救被难民人与受伤兵士。遂往商英、法、德、美四国领事,佥以为然。然后又往商工部局董安特生,安特生因属余与总董培恩商议之后,始定。”
1904年3月10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当天下午5时许,中、英、法、德、美五国代表会集于上海英租界公共工部局议事。会议由工部局值年总董培恩主持。培恩致开会词:“今日五国董事聚集于此,所为何事?我请李提摩太宣明。”李提摩太起身,简明扼要述说沈敦和等急切救助东北难民请求援助情形,说:“今日之会拟先在中国设立红十字会分局,设局之意,首在筹款。惟所筹之款,并非交付俄人日人支用。且将来拯救难民,不分中外。”接着,沈敦和介绍东北难民嗷嗷待救苦情:“上海拯救难民之诸华董,闻战地左近惨酷之状,预拟极力设法拯救。中国已有多人允资助华董,最妙者请诸洋董合力办理。”对李提摩太在中国设立红十字会的提议及沈敦和合办红会的设想,与会者均无异义。培恩请工部局董安特生“定议”。安特生提出,“所议创设红十字会,系局外之会”,“宜预举各董及派定办事之董事数人”,“共襄此举”。安特生宣布了他与李提摩太议定的45名董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其中西董35人,华董10人),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另从45名董事中推出9名组成办事董事(其中西董7人,华董2人),西董为英刑司威金生、公共租界工部局总董、法租界工部局总董、李提摩太、律师麦尼而、医生巴伦、傅密生,华董为沈敦和、施则敬,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由于与会者多为洋人,会上使用的正式语言是英语,李提摩太“复将会议大旨,用华语告知在场诸华董。”会议记录也是用英文,由精通英文的施肇基(字植之,杭州人,使馆翻译,民国时任驻英、美公使)秉笔,后译成中文,“分送在场各华董及来探问情形者”。会后以《施君肇基笔译上海创设万国红十字支会会议大旨》为题,登于《申报》、《中外日报》。
这次集会,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宣告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成立,也标志着红十字会在中国的诞生。
红会之设,“首在筹款”,否则,救援行动无从谈起。3月11日,各华董集会于丝业会馆,决定“先行筹备五万金,以期及早开办。”
3月17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办事董事英按察使威金生、工部局总董安特生、律师麦尼而、医生巴伦、李提摩太、沈敦和、施则敬等,聚于英国按察使署议事,议定筹款办法,决定国内、国外同时并举,华董、西董分别筹措。
3月29日,吕海寰(1842—1927,字镜宇,山东莱州掖县人,1897年被任命出使德国大臣,回国后官至工部尚书,1902年任钦差办理商约大臣)、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江苏武进人,当时屈指可数的洋务企业家。1902年出任会办商约大臣、办理商税事务大臣)、吴重熹(1841—1921,字仲怡,山东海丰县人,朝廷大员,鼎力支持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开办与运作)、沈敦和、施则敬等联名的“拨助捐款”的通电发往各省后,又在4月2日《申报》登出劝捐启事。劝捐呼吁得到各省当局的积极响应,短短的一个多月,广东捐助2万两,盛京将军增祺助银万两,两江总督拨库平银8千两,清江漕运总督3千两,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各万两,河南、陕西各5千两,天津2万两等。民众捐款也十分踊跃,从《申报》连篇累牍的“捐款清单”中,我们不难想见各界涓滴助赈的感人场景。
政府的支持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令人鼓舞,但上海与东北相去遥远,救援行动的实施,只能由分会力任。4月6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添设的第一个分会在辽东牛庄宣告成立,接着新民屯、沟帮子、辽阳、开原、奉天、铁岭、安暑河、海城、山海关、塘沽、烟台、金陵等地分会纷纷添设。随着分会的次第添设,大规模的救援行动逐渐推开。红十字救护“出险”行动,历时一年有余,131177名身陷险境的落难同胞得以转危为安。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及其分会,救助日俄战灾,历时三载,救护出险、收治伤病、留养资遣、赈济安置总人数达46.7万人,因伤重不治而亡者仅331人。“此次救护工作,得到教会和医院以及中国官方最高的合作,所以成绩特佳。”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红会中西办事各董及救难人员不支薪水,他们以崇高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扶危济困,默默实践着红十字赋予的人道圣职。他们的业绩,在白山黑水的辉映下,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池子华 郝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