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地建设|通过“三个一”,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全覆盖

嘉善县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2-12-22发布者: 浏览量:

 

近年来,我县按照省红十字会“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常态化”要求,高质量建设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实现应急救护专用培训教室乡镇(街道)全覆盖,建设特色培训基地 6 个,并着力加强长效机制,保障各教室能持续性开展培训,基本满足我县群众应急救护培训需求。培训教室和特色基地建成后,我县应急救护取证培训由县红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为主,逐渐向全县铺开,满足各镇街人员就近就便培训需求,做到了便民利民,真正体现出“救在身边”;普及培训由进文化大礼堂等“借用模式”向红会培训基地专业模式改变,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质量,增强了群众的体验感。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张网”融合覆盖

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我县对此高度重视,明确乡镇要建设应急救护培训教室,并纳入县对乡镇考核责任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督促检查,目前,全县各镇(街道)结合红十字博爱家园、文化大礼堂、智慧健康屋、生命教育体验馆、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健康小屋等,都至少建成了一个应急救护培训专用教室,共 13 个,实现镇(街道)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从街(镇)不同需求出发,建设特色培训基地。基地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我们充分利用各乡镇原本的特色阵地,根据不同需求打造了六个特色基地。如李家社区博爱家园,以江南特色小园林为特色,建有中国红十字会会徽设计者——吴飞英同志(浙江嘉善人)生平事迹陈列室。我们在此基础上增设培训教室和生命教育体验室,吸引附近乃至全县居民走访历史、参与体验,形成以普及培训体验为主为特色的培训基地;以推进红十字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为背景的西塘 5A 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内设培训教室,面向游客开展救护服务和应急救护知识宣传;以融合社会力量为主,在蓝天救援队建立红十字救护站及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整合原来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体验场所,开展夏令营等特色培训。

二、“一盘棋”共抓使用

培训专用教室和特色基地建成后,我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加强统筹协调。

一是统筹协调机制。由县红会牵头,县级机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街道)具体落实,实施应急救护八大专项行动,形成“四个一”工作法,即一个联络群、一名专人负责、一处活动阵地、一张工作清单,定期开展联络与培训工作进度反馈。

二是任务分配机制。各部门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任务数等,县红会统筹安排,各镇(街道)具体承担培训基地建设、培训班开设等,三方合作,保证培训顺利开展。

三是考核激励机制。发挥县委县政府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用好培训专用教室和特色基地,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定期通报晾晒工作完成进度。

三、“一条心”强化保障

县级、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发挥各自作用,保障基地长效运行,培训工作持续开展,实现培训基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一是县财政加大财政保障。2022 年县级财政投入应急救护培训专项资金 14.5 万、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9 万、AED 专项资金20 万。我会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自筹 105 万,由县红会统一采购,为基地配备心肺复苏模型等救护教具、教材、急救包等。

二是扩充师资队伍保障师资力量。今年我县已分别开展二级师资和三级师资初训班、三级师资复训班各一期,共有 83 人参加培训,71 人通过考核。师资队伍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老师、校医、各镇(街道)红会工作人员、健康教育宣讲师、救援队队员以及专项行动实施单位人员等,确保每个乡镇街道都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常态开展培训。

三是各级红会认真履职。每一个基地的建成,都由县红会及基层红会按照建成能用、可用、方便用的培训基地的要求,多方考察、实地调研后研究决定。如我会选择西塘镇平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设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该中心场所为新建投入使用,争取西塘镇领导大力支持后,能在规划上更早地为红十字争取阵地;二是该中心规划建有“文化礼堂”、西塘镇成校、善城书房、居家养老中心等,功能多、包容性强,适宜活动联办;三是平川社区与富士康、保税区等厂区均较近,适宜开展企业培训。经过努力,最终建成西塘镇平川社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设应急救护培训名师工作室、救护站、红十字公园等,整体打造成我县示范性培训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红十字会的监管作用。到 2020 年底,我县 9 个镇(街道)已实现红十字基层组织实现全覆盖,村(社区)红十字会建会率达到 100%,为培训教室和特色基地发挥作用提供了组织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应急救护培训场所。争取各镇(街道)整合资源,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完善应急救护培训场所建设,能完全满足培训需求,同时为自愿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群众提供便利。二是加强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全县师资队伍,同时选树一批典型,制定激励机制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全体师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做好“村村救”应急救护志愿服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发建设“救在身边”多跨协同场景应用,发挥红十字应急救护院前急救作用。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